新闻动态

我校4项案例获教育部学位中心2024年主题案例立项

来源:学术学位培养办公室发布时间:2025-04-09浏览次数:10

近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示了2024年度主题案例立项结果,我校4项案例成功入选,实现新突破。

主题案例征集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办,致力于建设具有时代性、价值性、高学理含量的高水平案例,强化研究生科研创新训练、服务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2024年度主题案例征集围绕“绿色发展”“新质生产力”“健康中国”“数字中国”四个主题开展,经评审,最终307家单位的794个申报项目获批立项。

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研究生分类培养与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结合学科建设特点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需求,加强对优秀案例资源的培育、推广和应用,聚焦案例建设“小切口”,写好案例育人“大文章”,不断助力我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项目:“禾”“合”“和”自然统一:“绿色健康•红色兵团”育人模式探索

   项目介绍:

幼儿园作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主体之一,应将健康生活方式融入其中,包括健康的饮食生活、环境创设及师幼互动模式。这种生活方式的融入不仅有助幼儿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良好的审美品质及积极的师幼交往,而且能激发他们对健康中国建设的认知与责任感,为可持续发展播下种子。饱含红色基因的兵团人,始终生动诠释着兵团精神,其强健体魄、顽强意志、团结协作的品质无一不是健康生活方式兵团化的具象体现。为探索幼儿园健康发展新出路,项目将走进石河子大学幼儿园、五家渠第一幼儿园、石河子市实验幼儿园,进行兵团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实践探索之旅,将“禾”“和”“合”理念下的幼儿园健康生活方式与专业课程学习融合,构建具有“绿色健康·红色兵团”特色课程育人模式。

     学理价值:

“禾”食育聚焦食观、食知、食能和食礼,建构了完整的食育育人模式;“合”环创从兵团符号和兵团精神层面实现“二合一”环境育人模式构建;“和”互动则基于理念、主体和成效建构了健康的多元主体师幼互动模式,在实际操作中指导了教育实践的绿色转型,体现了自然教育理论在当代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同时将社会认知理论中的集体意识、责任感等元素融入学前教育,实现了自然教育理论与社会认知理论在现代学前教育中的有机融合与综合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案例的学理深度与实践价值。

项目:伊犁鹅(新疆飞鹅)品种资源的挖掘、保护及开发利用

   项目介绍:

伊犁鹅主要生长在新疆塔额盆地,是春秋季节候鸟迁徙繁殖的通道及栖息地。伊犁鹅品种独特的生物学分子标记的开发,将对后续产品的保护具有重要价值。项目前期通过对线粒体分析,结果显示豆雁与伊犁鹅亲缘关系较近,本项目推测途经候鸟与伊犁鹅之间具有基因交流。基于此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重测序方法,构建基于全球鹅品种泛基因组,挖掘伊犁鹅与其他家鹅及野雁的遗传变异,为制定育种标准和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为伊犁鹅的遗传资源保存及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建立伊犁鹅基因库,保存其遗传资源,防止遗传多样性丢失。

学理价值:

体现遗传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案例旨在探讨伊犁鹅(新疆飞鹅)的保护全过程,通过详细描述抢救措施和方法,组建核心群,逐步扩大养殖规模,为未来新遗传资源发掘、保护指明方向。是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繁育技术的应用。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繁育技术,创新地保存和开发利用伊犁鹅发展模式和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了产业的高效健康可持续发展

项目:兵团全民营养健康教育与多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的创新与实践

项目简介:项目通过深入挖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民营养健康教育与多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总结成功经验,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深入探索“营养健康教育与维吾尔族饮食文化融合”“与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开展精准营养干预助力兵团哈萨克族居民健康提升”两个典型案例,预期达到新疆兵团全民营养健康教育与多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的显著成效,居民的营养健康素养得到提升,科学饮食和合理搭配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同时,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得到加强,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学理价值:

深化营养健康教育理论研究。通过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民营养健康教育与多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的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其内在机制和外在表现,为营养健康教育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这有助于深化我们对营养健康教育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推动营养健康教育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推动公共卫生实践创新。总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民营养健康教育与多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的成功经验,提炼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这些经验和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有助于推动公共卫生实践

项目:科技创新推动民族医药高质量发展

项目简介:

随着国家科技实力的增强,边疆地区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维吾尔医药(以下简称维药)作为我国四大民族医药之一,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选择四种临床效果佳、科技含量高、研发周期长、知名度大的维药经典名方开展研究,即“复方木尼孜其颗粒的二次开发”“祖卡木颗粒的质量控制及创新探索”“通滞苏润江胶囊的研发及效果评价”“养心达瓦依米西克蜜膏的上市前研究”。剖析其在研发、生产、应用过程中的科技创新,旨在系统总结新疆药学现代化研究发展现状,代表性成果,梳理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并探索未来科技布局的思路和建议。

学理价值:案例以药品处方优化、工艺改良、作用机制探索、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为核心内容,贯穿民族药品研发的全流程。通过案例学习,引导研究生认识和掌握提升医药产品质量和疗效验证的方法与途径,为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同时,科技创新在民族药发展中的应用和推广,不仅体现了科技进步对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促进社会和谐与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